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商業頻道 > 正文

          房地產一直在和實體經濟搶奪流動性

          2017-10-11 07:19:00 來源:驥觀天下

          作者:孫驍驥。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驥觀天下”(jiguantx)

          手上有房子的人想賣掉,但是賣掉房子又不知該如何投資。這句話概括了現階段人們在投資時面臨的焦慮狀況。這主要是因為今年的投資游戲玩法徹底改變了。

          今年以來,股市炒什么,有關部門就摁什么。

          炒雄安,集體停牌。炒高送配,點名批評。炒板塊,攥著溫州幫一頓暴打。這是要把股市往死里逼。而回頭看看房市也一樣。限貸、限購、認人又認貸,在此基礎上還限售,這等于把買賣雙方徹底隔離起來了,重新回到計劃經濟。這么玩,房市不死,也要脫層皮。

          實際上,在這個節骨眼,再這么猶豫下去,恐怕會讓自己陷入越來越危險的境地

          正因如此,人們才感到焦慮。一方面大家都預感到房市不妙,但同時也覺得其他投資手段回報也有限。于是跋前疐后,猶豫不決。。

          中外的分析家和輿論都認為,這個比例非常驚人,幾乎是“自殺性”的,因為一旦房價大幅下跌,中國家庭財富必然大幅縮水,而債務突出的問題就會立即浮現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和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SCF)最近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高達69%,而美國僅為36%。。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到底是幾時變成了“自殺性”的呢?這種畸形的財富結構,是百姓的無奈,但追究其前因后果,有關部門難逃其責。

          一,房地產一直在和實體經濟搶奪流動性

          資產配置這個詞,國人并不陌生,不過對它的理解確實存在謬誤。大家認為的資產配置,無非是在全球各地買房,把自己持有的地產配置到不同的國家去。這個觀點,顯然是不對的。這個根深蒂固的思想謬誤,直接來源于中國內地的經濟現實。

          所有的財務分析師都會告訴你,要做資產配置。因為你必須分散風險,把雞蛋放入不同的籃子里。道理人人都懂,但實行時,很多人卻做不到,常常把這個投資的基本原理置之不理。

          但在中國,更大的問題是即使人們知道這個原理,也愿意實行,但他們永遠無法做得到。其原因,就是因為內地政府主導、受益、官商得利的畸形房地產市場。這個由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公開、大肆洗劫財富的超級盛宴,已經深深地把每個人綁架了。

          據統計,2016年全年中國一手房賣了11.7萬億,加上二手房交易額5到6萬億,總量加一加就是在17到18萬億,但是M2去年的新增量才15.5萬億,M2創造的負債還不夠支持房子的交易。

          實際上,由于房地產這個不可忽視的干擾因素,中國的經濟數據的真實性已經被嚴重的扭曲了,無法反映經濟的真實狀況。

          雖然這些年我們大量向市場投放M2,但是這些貨幣依然是沒有轉化為生產性的資產,而是變成了鋼筋水泥和用作虛擬交易的資產。

          這也就解釋了一個貌似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貨幣的投放越多,市場的流動性越緊張,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流動性都被房地產相關行業吸收了,因此,實體經濟跟不上虛擬經濟的步伐,只能是被動的承擔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社會成本,最終造成的是成本上升,利潤變薄,債務壓力陡升。

          換言之,房地產一直在和實體經濟搶奪流動性,并且每一次都是以房地產的勝利告終。

          中國的實體經濟,積重難返,其癥結就在于全民對于房地產宗教般的信仰使得過多的流動性進入地產行業,從而造成整個社會其他領域的流動性不足。

          在這個房地產綁架經濟的過程中,實際上,責任并不是只有開發商和地方政府需要承擔,每個投資者和購房者可以說都是房地產泡沫的幫兇。

          這也就破除了以往人們的一個偏見,那就是認為中國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非常低下,不懂的資產配置。實際上,中國人的金融知識反映到資產配置上,恰恰說明的不是人們無知,而是投機性非常明顯。

          境外投資者所謂的分散投資、降低風險這些原則,對中國百姓來說根本不存在。因為人人都能夠近距離的看到房地產這個金錢游戲中的巨大陰謀,每個人都羨慕不已,想從中分一杯羹

          幾乎每個投資者都抱有一種賭徒心態,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入場。。

          根據一份統計,過去十年來,中國收益最高的投資方式是投資一二線的房地產。根據清華數據顯示,典型城市中,十年房價漲幅前三位城市依次為:深圳房價總體上漲508.5%、上海房價總體上漲384.6%、北京房價總體上漲380%。如此的高回報率加上投資地產不同于股票那樣需要每天操心,這就更加使得房地產在過去十年中成為大部分人的投資首選。

          所以,我們表面做的一切貌似是在打壓房價,但實際是在保房價,維持房價的穩定

          我們的經濟增長一直以來是靠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拉動。過去我們爭論保房價,還是保匯率,其實質是,保房價其實就是保投資;保投資就是保經濟增長。。

          這背后隱藏的邏輯是:匯率貶值與資本外流都是小事情,經濟的自由落體才是最可怕的事。如何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前提就是穩定,并且在穩定中尋找新的增長點。于是,一二線拼命限購,三四線瘋狂開發,爭取繼續把這個可怕的地產游戲繼續玩下去,以便讓經濟不至于被玩死,財富之輪能夠繼續滾滾向前。

          我們面臨的恐怖遠景是:房市和股市不單對其它實體經濟形成了抽血效應,其自身也隨時面臨著泡沫崩潰的可能。

          但是,當一線城市拿著錢也買不到房、三四線房產買一送一都沒人要的時候,我們才猛然發現,救匯率是釜底抽薪,救房價則是飲鴆止渴,

          我們沒經歷過1929年那樣的大金融危機,但如今,很多人都憑借自己以往的經驗感覺到:全民瘋房市的日子難再,如果再不調轉方向,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都將玉石俱焚。危機,離我們并不遙遠。

          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花再大價錢,也把貨幣趕回實體經濟那個池子。但是,現在才想到這樣做是不是已經晚了。

          二,向房地產傾斜的資產配置,還能扭轉回來嗎?

          在政策層面,從來就沒有什么虛偽不虛偽,有的只是實在的政策需求,是鐵一般的命令

          大家主動或被動當了差不多十年的地產幫兇,多少都賺了一些?,F在又來講良心和情懷,是不是有點虛偽?看看政府這一年來的限購限售限貸以及各種打壓一線房地產,你就知道。

          堅決壓住房市的收益率,并適當壓住股市收益率,同時又要讓股市能夠比較良性的發展,成為為實體經濟輸血的管道

          這個命令就是要。這個搞法,一定會帶來陣痛,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不砸爛一線城市的房市這口小鍋,全國這口大鍋很快就會散伙,大家都沒得玩。

          在中國,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自資配指標。在投資的時候,學不會見風使舵,那就基本是屬于連投資常識都不具備的小學生水平。

          所以,當你看到眼前這一幕幕發生的時候,在手中捏了很多年的房地產確實是時候要考慮換成別的資產類別了。這其實說穿了和什么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也沒多大關系,

          你也許會說,一會兒房、一會兒股的這么來回搞有些折騰,確實如此,但身在中國你也應該深諳折騰之道。否則,你根本看不清有些人前幾十年是怎么富起來的,千萬不要白交了這些年的學費。

          在中國,一言以蔽之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銀行、股市、房市、匯市,無一不在有形的手的嚴格控制之下。所以,中國百姓在其中很難得心應手,只不過是沉浮其間,茍延殘喘。房地產市場把百姓的財富瘋狂的吸收殆盡;股市則在很大程度上被幕后之手操縱、內線交易,基本上無公平可言;銀行放貸偏向國企央企,央行濫發鈔票,外匯管制成為平衡資本流向的法寶。

          這一切,都導致了中國民眾資產配置的畸形,堵死了合理布局資產的道路,最終導致了中國百姓不得不進入“自殺性”的資產組合

          。再說的直白一點,這種資產配置組合,其本質就是全社會的大眾為之前的經濟模式所墊付的成本。

          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新增貸款流向超過六成都流向房地產領域,其中中銀占比高達81%。

          風險和債務落在普通人身上,資產和收益又到了什么人手里呢?這里不方便說,大家自己去想。我只提一個數據:房產的背后靈是銀行,那么誰又是銀行的背后靈呢?

          全民投機、全民炒樓、全民貸款買房,這種風潮持續十余年,使得目前中國人的財富結構,跟中國人以此形成的生活習慣、投資心態、財富傳統有密切關系。這里才是整件事的難點。

          如果改變不了人們對于房產的迷思,那么任何經濟的改革都將是無法長期持續的。

          當房地產這種投資形式在政府的力推、開發商的包裝、銀行的金融幫助之下,已經成為全民的主流投資方式,甚至成為人們的集體意識當中根深蒂固的觀念,那么,要想改變這個業已形成的觀念,就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

          之前都說中國人的高儲蓄率,令西方人吃驚,實際上國人將資金押注房地產的高比率,才是真的讓西方人大驚失色。全民被迫押注房產,導致全民資產畸形配置,從而使全民陷入投機瘋狂。因此,房地產吸入社會的全部血液,其他行業和經濟類型,包括消費、投資、實體、創業,就只能貧血和缺血。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內需市場不振,三駕馬車缺輪子,原因就在于此。

          這一切的后果,使每個中國人的財富都陷于巨大的危險當中。我們不禁想問,房價下跌時,你準備好如何進行資產自救了嗎?相信許多人并沒有仔細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房地產的危機會什么時候來臨呢?當社會的整體資金鏈出現斷裂,印鈔放水政策難以持續,高層準備卷款跑路時,這個危機就必然來臨了。

          前段時間,央行的高官不留神說了句實話,已經透露了貓膩。在中國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的研討會上,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說,“長時間和大規模管制無法有效應對資本流出”。

          但從長期看,控制資本流出也將會在未來阻礙資本流入。而沒有資本流入,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必將重重的摔在地上。

          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可以進一步引申:通過限制資本外流可以在短期內改善國際收支、防止匯率暴跌。到時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市,全部都是雞飛蛋打。

          中國的實際情況實在是一種兩難境地,無論堵死資本還是放寬資本流動,貌似都有巨大的風險,目前無論怎么做,都像是在讓全民為十年前的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經濟買單。此時此刻,大蛀蟲正在掏空大廈,小螻蟻偷生不易,中國房地產的噩夢,貌似不會太遠了。

          關鍵詞: 流動性 實體 經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