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商業頻道 > 正文

          支付寶消費額被割肉,馬云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2016-08-04 10:30:27 來源:劉譽儊

            一直讓大家極度重視的央行,近日既然打著防范支付風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旗幟,割支付寶的鮮肉,一張白紙立即生效,大家紛紛接受到支付寶錢包的余額頁面出現限制提示語。

            一直讓大家極度重視的央行,近日既然打著防范支付風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旗幟,割支付寶的鮮肉,一張白紙立即生效,大家紛紛接受到支付寶錢包的余額頁面出現限制提示語。此后引起廣大民眾的豪言壯語,安逸自好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會不會遭受堵截,這次真的要被扼殺在銀行手中?

            說好聽點“要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要求,用戶根據賬戶的身份信息完善程度就關系到你享有支付額度”最終目的實行赤裸裸的打壓。 支付寶遭監管部門限制支付寶的自由身具體什么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配合實名制的推進工作。筆者先帶大家先了解馬云撐起支付寶的歷程, 在網購成立之初,馬云急切的渴望淘寶網的發展與騰飛。但是問題層層,淘寶起初的交易方式是要么同城交易見面要么遠程交易匯款,始終無法解決兩個陌生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危機。后來馬云想到淘寶要做強做大就必須做一個第三方擔保交易平臺。于是東奔西跑尋求國內的銀行能來幫助他。最后結果是沒有一家愿意做這件事。

            求人不如求自己。既然沒人做,馬云就自己做。不做的話淘寶夢就無法騰飛。于是乎,基于這樣的一個尷尬處境,馬云在2004年12月開辟了屬于自己的第三方擔保交易平臺支付寶。直到今日,已經穩重強大支付寶不單只有當初服務于淘寶網的C2C業務的屬性。支付寶基本已代替了銀行所有能干的事兒。其中方便快捷并且轉賬匯款免費,筆者是工薪族,收入不算高,跟大家一樣習慣把錢存到余額寶里,因為這比存銀行利息要高點,最少比在銀行存活期要多那么一點點吧。 網上不是有個段子么:移動不努力,成就了微信;銀行不努力,成就了支付寶;郵政不努力,成就了順豐。既然銀行你不去改變那就讓支付寶來改變你。而你現在還要限制別人的努力?真不怕民眾笑掉大牙。

            四大銀行在支付寶發展勢頭時候也做出了相對措施,比如降低轉賬業務費率,增存款利率。推廣自己支付APP,甚至聯手蘋果公司在國內推出Apple Pay吸引民眾。但現在看來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因為銀行跑不過多用功支付寶。 所以只能求助監管部門對支付寶進行限額處理,消息一到位估計睡著的銀行巨頭們都被笑醒了。其不然我們還有微信支付,接下來就要看馬化騰能不能逃不掉這次限額消費的禁錮了。 話又說回來問題是這次支付寶遭限額消費,馬云到底是動了誰的蛋糕呢?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