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基金頻道 > 正文

          2013年護法概述 中國漢傳佛教不再沉默

          2014-01-03 16:52:46 來源:

          “沖出霧霾望晴天”

            2013,沖出霧霾望晴天。這句熱門的年終盤點詞,也尤為適用于這一整年里中國漢傳佛教在護法事業上的轉折性突破。當“法海事件”、“興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奪寺驅僧”、“挾佛斂財”、“廟產興商”等等詞匯,已經能被百度輸入法基于大數據的云計算所識別時,2013年一系列聲勢浩大、民意洶涌的草根護法行動,便已然載入了公共輿情的史冊。

            一直以來,漢傳佛教總以一種忍辱負重、忍氣吞聲的刻板印象示人。而隨著近年來國內娛樂經濟、旅游經濟、地產經濟和城鎮化運動的蓬勃蔓延,本來就在夾縫中生存的漢傳佛教,在經濟飛騰、人心蒸騰的大潮中愈發顯得備受欺凌。各地頻發的侮辱三寶聲名、踐踏佛教權益的事件,不僅在拷問國人的良心與品格,也在拷問四眾弟子的忍耐極限。

            正所謂觸底反彈、否極泰來——2013年1月,明賢法師率先以“法海事件”為端,公開抵制娛樂圈戲謔佛教三寶的行徑,樹起漢傳佛教界主動護法的大旗。該事件立時掀起風起云涌的民意大討論,引發當代中國佛教信眾首次公開向戲謔佛教的低俗文化說“不”。

            隨即,西安“興教寺事件”、洛陽“大背頭佛像鬧劇”、麗江“歡喜佛鬧劇”、安徽蕪湖“羅漢寺強拆”、北京嵩祝寺及智珠寺變身高檔會所事件、甘肅涇川大云寺舍利安奉亂局、福州“瑞云寺事件”等等,紛紛在公共輿論空間引發嚴肅討論,演化為的民間自發護法、伸張道義的典型案例,并多以不當利益攫取者的收斂和敗北而收場。

            隨著主動護法氛圍的營造,少林寺開始勇于就方丈丑聞、利益攫取等污名進行辟謠,重慶溫泉寺所遭遇的毀寺惡行引發公眾對因果不虛的重新認知與重拾敬畏;格力空調、維他奶等大企業為其戲謔佛教的不當行為正式道歉;全國4000多個寺院為撇清政商糾纏陸續宣布永免門票……

            2013年,經濟發展與佛教信仰間的張力終于被鄭重討論

            曼德拉曾經說:“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總看似不可能。”在多年來近似霧霾籠罩的沉寂與自保中,漢傳佛教幾經沉浮,終于在2013年迎來了勇于維權、敢于發聲的曙光。經濟發展與佛教信仰之間的張力,終于拿到了臺面上開始被鄭重討論。諸多先前在沉默中被合理化的侵權事件,不再被惡勢力的強權所壓服,更不再被教內教外的漠然所掩蓋。

            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教觀察、普隱學堂等媒體和公共知識分子紛紛總結道:“這是大陸佛教主體意識的呈現,說明了大陸佛教的內在發展?!?/p>

            以強悍作風與犀利文筆享譽佛教界的昭慧法師評價道:“法海事件標志著大陸佛教開始由弱轉強;大陸有這樣的反映,一定是積累了相當的能量?!?/p>

            王雷泉教授評論道:“這順應了佛教走出圍墻困境,改變邊緣化處境的大趨勢?!?/p>

            鳳凰網特約評論員李哲總結道:“宗教搭臺、經濟唱戲,說白了就是拆信仰的臺、立謀利的牌坊。政府與市場合謀,在引奪宗教團體權益的操作路徑上,幾乎形成了一個中國模式。眼下,這個中國模式即將被證偽?!?/p>

            2013年,理性護法彰顯佛教厚德寬容之風

            可以說,2013年的護法運動,走的是一條“親民路線”,也更是一條“理性路線”。鳳凰網華人佛教的特約評論員曾評價到:“這場扭轉道義的草根運動,縱有風起云涌之勢,也僅止于網上討伐、筆頭勸誡,斷無線下行動、近身對峙,正為網絡時代民意表達的典范,堪為佛教厚德寬容之風的彰顯!”

            僅就“法海事件”、“興教寺事件”和“瑞云寺事件”幾個典型案例來看,網民的參與人次都在千萬級甚至上億這個數量級上,教界、學界、法律界及其他公知群體的相關撰文累計達到數百篇。相關文章與文字,在國內各大重要網站及主流微博平臺不斷被轉載,引發持續的擴散效應。百度百科作為一個網民自助編撰修訂的信息收集平臺,先后出現了詳解上述三大事件的熱門詞條。以鳳凰網華人佛教等為代表的開明媒體,頂住各方壓力,跟蹤報道相關事件的進展,引領網絡公共空間的關注與思辨,可謂踐行了作為一個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

            必然地,在多數護法事件背后,是暗潮洶涌的較量。許多驅僧斂財的利益鏈條被刨出、地下獲益模式被曝光、關鍵位置上的人和事浮出水面。曾有媒體評價道:“守得住瑞云寺,及守得住全天下的寺院——因為剖析地清瑞云寺事件,就剖析地清各地政商的制衡格局?!闭\然,2013年的所有護法事件,無不是經由各種理性渠道鋪展開來的,在國家的大政方針之上、法律框架之內來求取佛教權益的最大限度恢復,然而護法大眾在其間所經受的壓力、兇險甚至犧牲,也可謂一言難磬。

            年初,在法海事件如火如荼之時,有傳媒人曾寫了有一段極具抒情意味的預測:“我們不憚承認,重塑信仰尊嚴、重啟文化自覺的過程難免會有反復。我們要給上坡路,一點耐心;給回歸與療傷,一點時間。時代的榮光,就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來。此刻,就是親歷轉折、親撫界碑、親證信仰的時刻!”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