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城市24小時 | 江西“人口第一大市”,主動出擊

          2023-08-29 18:37:0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79265_

          據大江網及贛州發布消息,日前,贛州發布新時代人才政策,從高層次人才特殊津貼、就業創業扶持、引才育才獎勵、人才平臺獎補、成果創新轉化、人才科創飛地、人才住房租購、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取優惠、個人所得稅專項補貼、人才家屬服務、子女入學、保健療養、家政服務、觀光出行、對口聯系、一事一議共16個方面制定了有力舉措。

          據悉,此次發布的人才政策在認真學習粵港澳、珠三角發達城市做法的基礎上,對人才、科技、人社、住房等政策作了集成提升,基本實現了人才政策“一單清”,在贛州創業就業的各類人才,按照類別不同,可分層次享受相關政策。比如,來贛州市創業或全職到贛州市單位、企業工作的A類(國內外頂尖人才)可享受人才特殊津貼,共600萬元,每年200萬元,連續發放3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落戶贛州,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首次在市域內繳納社保的,按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及大專學歷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2萬元、1萬元生活補貼,分3年發放,社保每繳滿一年發放一次等。

          解讀:贛州是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設區市。“七普”數據顯示,南昌作為省會城市,以625萬的常住人口數量排在江西省內第三位。

          即便過去兩年,南昌常住人口增長連續突破10萬人(2021年18.3萬人;2022年10.06萬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規模達到653.81萬人,一舉趕超上饒,但面對常住人口898.81萬人的贛州,仍只能屈居江西省內人口第二大市。

          贛州面積之大,相當于南昌的5倍有余,這是其集聚人口的基礎優勢,但不是全部。2010-2022年間,贛州的GDP排名從102位上升至62位,漲了40位,從這一點上看,贛州也算是憑實力留人。

          過去,江西發展備受詬病的一點,就在于在“強省會”還是“多中心”的戰略選擇上不夠堅定,南昌首位度過低,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和輻射作用不足。即便是近年江西明確提出要推行“強省會”戰略,南昌經濟首位度仍不升反降,由2010年22.9%降至2022年22.5%。

          根據南昌去年10月底發布的《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在做大城市人口規模方面提出,到2025年,南昌常住人口增長至700萬人;到2035年,常住人口增長至800萬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1000萬人。對比目前贛州的基數,短期內江西“人口第一大市”不會發生改變。

          不過贛州也并非高枕無憂。從過去兩年的數據來看,贛州人口增量分別為2021年0.88萬人、2022年0.81萬人,對比南昌的增量,差距懸殊。與此同時,贛州統計局分析指出,贛州仍存在人口性別比上升、生育率下降等問題,人口結構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

          作為傳統的交通要道,且毗鄰經濟發達的廣深等城市,贛州有著跨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就近優勢,也必須面對周邊發達城市的虹吸。去年2月,贛州多地曾推進“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動,動員留守兒童家長返回家鄉就業創業,號召人們“留在贛州,建設贛州,別擔心找不到好工作”。

          事實上,從全省來看,江西是人口跨省流出的大省,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去廣東、福建及周邊其他省份打工。早在2021年,江西便提出全面放開全省城鎮落戶條件,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江西、進城鎮。站在同一起跑線,南昌和贛州想要吸引、留住更多人,更要主動出擊,在產業和政策上下苦功。

          #動向

          浙江發布“民營經濟32條”

          8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就《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出臺相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此次政策共32條,圍繞“實實在在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不斷擦亮浙江民營經濟金名片”這一總目標,突出“集大成、浙江味、含金量”三個鮮明特點,提出了“提信心增預期、降門檻擴領域、真公平破隱性、拓市場促升級、優氛圍增服務”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這也是繼8月23日浙江省委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后的又一個定心丸。

          上海出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行動方案

          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介紹,為切實提高上海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的工作成效,全面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提升食品安全精細化治理水平,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近日出臺《上海市推進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行動方案(2023-2025)》。2023年將完成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及應用場景信息化建設階段性任務;對已納入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目錄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的追溯信息覆蓋率和上傳率保持在100%。

          重慶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消息,《重慶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已于日前印發。當中提出到2025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4.5%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以上,全市減污降碳協同推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碳減排與環境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積極成效,減污降碳協同度有效提升。

          第10家湖北實驗室來了

          8月27日,湖北時珍實驗室正式揭牌。該實驗室由湖北中醫藥大學牽頭組建,依托武漢市人民政府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擔任實驗室主任,是第10個湖北試驗室。王琦表示,湖北時珍實驗室的組建,是湖北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湖北推進科技強省、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標志性成果,是擦亮李時珍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

          首次發布云南緊缺這些高技能人才職業

          日前,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首次公開發布《2023年度州(市)重點產業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業(工種)目錄》,著力緩解云南省重點產業高技能人才短缺難題。此次發布的重點產業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業(工種)主要聚焦綠色能源、綠色農業、文化旅游、有色金屬、生物五項優勢產業,其目的是結合云南省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需求,引導培養優勢產業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和領軍人才,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聲音

          生態環境部:我國已啟動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線調查

          8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在會上表示,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線調查已于2023年全面開展,計劃于2025年完成全面調查和評估工作。此次調查以全國近岸海域和283個海灣為重點,目前已獲取我國近岸海域754個點位的調查數據,約4.3萬個。

          據王菊英介紹,此次調查按照“摸清家底、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總體思路,以摸清我國管轄海域各類污染物本底、各海灣生態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影響等為主要目標,全面掌握海洋生態環境基本狀況和變化趨勢,為新時期準確分析研判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環境風險、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制定中長期規劃目標任務,實現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等提供重要的基礎信息和決策依據。

          #數讀

          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 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上半年,我國各類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多類應用用戶規模獲得一定程度的增長。一是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的用戶規模仍穩居前三。截至6月,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10.47億人、10.44億人和10.26億人,用戶使用率分別為97.1%、96.8%和95.2%。

          二是網約車、在線旅行預訂、網絡文學等用戶規模實現較快增長。截至6月,網約車、在線旅行預訂、網絡文學的用戶規模較2022年12月分別增長3492萬人、3091萬人、3592萬人,增長率分別為8.0%、7.3%和7.3%,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三類應用。

          #放榜

          2023暑期游報告:城市熱度TOP10都有誰?

          暑期步入尾聲,攜程發布《2023年暑期出游市場報告》顯示,今年暑期,國內旅游市場較2019年實現全面增長,出境游復蘇態勢顯著。消費者呈現出游半徑增長、出游頻次提升、愿為體驗付費的趨勢,研學游、酒店度假、賽事演出、沉浸夜游等成為暑期消費熱點。暑期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Top10分別為: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杭州、西安、重慶、深圳、南京、長沙。

          今年暑期,新一線城市(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蘇州、西安、南京、長沙等)用戶出行熱情最為高漲。截至8月23日,攜程暑期高鐵游訂單環比前兩月增長達到51%,其中,新一線城市用戶高鐵游訂單量增長排名第一,對比2019年同期訂單增幅高于一線城市用戶8%。機票方面也呈相同趨勢,新一線城市用戶機票訂單量較2019年的增幅高于一線城市11%。

          國際機票方面,截至8月23日,暑期跨境航班量較2019年同期已恢復接近五成,暑期出境機票均價同比降低66%,高于2019年同期15%。數據顯示,暑期出境機票目的地城市Top10為:中國香港、曼谷、東京、新加坡、中國澳門、首爾、大阪、吉隆坡、普吉島、中國臺北,主要集中在港澳臺及亞洲地區。出境客源地城市Top10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重慶、武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