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楊艷芳:洪水過后恢復重建階段,五方面能力可衡量防疫工作質量

          2023-08-16 09:40:4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今年8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洪澇災害。洪災過后如何防疫?如何做好個人衛生?是否需要接種疫苗?


          (相關資料圖)

          今日(8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書面采訪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華西第四醫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楊艷芳副教授。

          居民需做好室內室外消毒、手衛生

          NBD:洪水過后,環境衛生是防疫工作的重要方面。請問您認為目前最需要注意的環境衛生問題有哪些?

          楊艷芳:洪水過后,環境衛生問題主要包括:洪水過后存留大量淤泥、生活垃圾,以及廁所停用造成糞便的存留和溢流等。

          洪災后期,應大力開展群眾性的衛生運動,對室內外進行徹底的環境清理,對遭受災害的室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消毒,做到先清理、再消毒、然后再搬回居住。

          NBD:洪水可能會造成一些傳染病暴發。請問洪澇災害區域的傳染病監測工作,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地方?

          楊艷芳:一般來說,洪災可能會造成痢疾、傷寒、甲肝等腸道傳染病;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瘧疾、乙腦等蟲媒傳染病;血吸蟲為主的寄生蟲病;麻疹、脊髓灰質炎、白喉、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傳染病的發生。

          當洪澇災害未對原有疾病監測體系造成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洪澇災區應優先重點恢復原有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能力。如果洪澇災害致使原有的監測體系遭到嚴重破壞,短期內難以恢復,則需要考慮臨時建立癥狀監測系統來開展災后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待原有的監測系統能力恢復后,再參照其開展災后監測工作。

          尤其需要:①加強腸道傳染病的監測;②加強可疑關聯性病例監測工作,如在災民安置點中開展可疑關聯性病例癥狀監測工作,對發熱、腹瀉、皮疹、結膜紅腫、黃疸、嘔吐等癥狀的患者,應詳細詢問、分析和傳、排查;③加強傳染病的報告工作:不能開展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報告區疾控中心,由區疾控中心進行網絡直報;④加強監測頻次、增加監測點位、增加監測內容等;⑤提高病原微生物檢測能力。

          NBD:對于災區居民來說,個人衛生也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請問您有哪些關于個人衛生的建議或提示?

          楊艷芳:需要做好室內消毒、室外消毒、手衛生,具體如下。

          室內消毒:

          (1)家庭用具:可用有效氯為500~700mg/L的含氯消毒劑容易或0.2%~0.5%過氧乙酸溶液噴灑消毒、浸泡和擦拭,不耐腐蝕的表面消毒后用清水擦拭。

          (2)衣物:用有效氯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衣物和棉被等床上用品30分鐘,消毒之后再用清水清洗。將家中衣服和棉被等放在太陽下暴曬。

          (3)餐具:家中餐具可采用煮沸的方式消毒。

          室外消毒:

          (1)動物尸體的處理:洪水會造成不少家畜、家禽的死亡,水災過后對這些動物的尸體應及時清理、掩埋或者焚燒,避免尸體腐爛滋生細菌。

          (2)及時修復被洪水沖垮和淹沒的公廁、垃圾桶或者垃圾站,及時進行消毒。

          (3)對清淤后的環境可用1000~2000mg/L的有效氯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手衛生:

          (1)進食和飲水前、接觸身體前(如手擦汗、抓癢、揉眼等)、接觸干凈衣物前、回住處前、便后、接觸(可疑)污染物后,應該用流動水洗手,必要時(接觸尸體、糞便污染時)進行手消毒。

          (2)有條件時首選肥皂或皂液、洗手液用流動水洗手。盡量避免共用水洗手,如只有共用水洗手,洗后必須進行手消毒。

          (3)無水洗手時,先用濕巾或酒精棉球擦去手上明顯污染物,然后用手消毒劑(最好選擇醫護人員使用的快速手消毒劑、含醇類凝膠)揉搓手,重復2次,最后用濕巾或酒精棉球擦手。務必做到清洗干凈。

          (4)盡量戴乳膠手套進行所有操作(配制消毒液、噴灑),操作完成后丟棄;去除手套后必須進行洗手和手消毒。

          洪水后應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飲食衛生

          NBD:您認為洪水過后,相關地區的居民應該接種哪些疫苗?為什么?

          楊艷芳: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洪澇災害災后疾病防控知識要點》提示,暴雨、洪澇災害后,一定要做好腸道傳染病、蟲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等的防控。針對已有疫苗的以上病種,建議接種甲肝疫苗、乙腦疫苗、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麻疹疫苗等。

          NBD:洪水過后,可能會出現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孕婦、兒童、老人、殘疾人等可能會有更高的感染風險或更多的防疫需求。請問如何針對這些特殊人群制定專門的防疫方案或措施?

          楊艷芳:洪災后防疫工作尤其需要保障特殊人群的健康安全,如老年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他們在災后的環境中更加脆弱,可能更易受到感染。我們需要采取特殊的防疫措施,包括加強健康教育、提供基本醫療和衛生服務、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加強災后重建規劃等。

          NBD:洪災地區可能會與外界發生一些人員或物資的流動,這也會增加傳染病的傳播風險。請問應如何減少交叉感染?

          楊艷芳:建議洪水過后,居民盡可能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避免前往公共場所;勤洗手;正確佩戴口罩;注意飲食衛生等。

          NBD:洪水過后,相關地區會進入一個恢復和重建的階段。請問有哪些指標或標準可以衡量防疫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楊艷芳:可包括以下方面:(1)疫情監測與防控能力;(2)災害應急響應能力;(3)傳染病防控措施的執行情況;(4)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能力;(5)災區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與預警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關鍵詞: 洪水 疫苗 公共衛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