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三年前新基金發行最火夏天,首募規模近萬億,運行至今卻有上百只產品回報為負,有的凈值已腰斬!

          2023-08-16 07:32:2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猶記得三年前的7月,公募基金發行高歌猛進,單月成立規模超過了5000億元,成為了公募基金自誕生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月份,如果再加上當年8月份的4000多億元,單單這兩個月的基金成立規模就接近萬億。


          (資料圖片)

          如今三年時間過去了,每經記者注意到,在最熱鬧的時候發行的這些基金,雖然半數以上的產品實現了正收益,但是依然有超百只基金運作了三年左右時間收益為負,有的凈值甚至腰斬,另外還有部分基金已經清盤。

          三年前成立的產品,超百只基金收益為負

          回看公募基金過往的基金發行,2020年和2021年是不得不提的兩個年份——其中,2020年新成立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元,創出歷史新高;2021年也達到了2.96萬億元。

          具體到月份上,2020年7月、2021年1月和2020年8月,這3個月的新基金成立規模均超過了4000億元。其中,2020年7月新成立規模更是超過了5000億元,成為公募基金自誕生以來,發行最“火”的一個月。

          公募行業向來有“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說法,那么在三年前的那個夏天,那些“好發的基金”如今表現如何?那些蜂擁而入的投資者,在三年后又有怎樣的收獲?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11日,統計成立日期在2020年7月和8月的產品,自成立以來,超半數的基金實現了正收益,最高的收益超過50%。但也有超百只基金的收益為負,其中有19只基金跌幅超過了30%。

          個別基金凈值“腰斬”

          進一步來看,這些跌幅靠前的產品,比較典型的是醫藥主題基金。

          比如成立于2020年8月的民生加銀醫藥健康,伴隨著醫藥行業的調整,其凈值一路向下——8月11日的凈值數據顯示,A類份額的凈值僅有0.4313元,相當于已經“腰斬”。

          規模方面,該基金成立時的規模超過了8億元,認購總戶數超過了2萬戶,截至今年6月底,規模已經縮水到了約2.7億元。

          現在的基金經理陳潔馨,是在2021年12月接手管理該產品,她曾在2021年四季報時表示:“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醫藥可能迎來較好的投資機會。”

          但2022年這一年,該基金A類份額全年凈值跌幅達30.28%。在2022年的四份季報中,基金經理一直重復在強調:“行業整體估值跟隨市場調整,已經回到歷史較低水平,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和配置性價比?!?/p>

          到了2022年四季報披露時,基金經理繼續表示:“展望2023年,我是樂觀的。經過2022年年底的調整,大多數行業和公司估值處于比較低的分位,中長期價值顯現?!?/p>

          從重倉個股來看,該基金主要配置了創新藥、醫療服務等方向。這些領域的個股,進入2023年之后,調整仍然比較大。到了今年二季度,基金經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繼續不斷在強調行業整體估值卻已經回到歷史較低水平。同時表示,正適當把組合配置得更加分散、均衡。

          不過,基金經理的調整并沒有為該基金的凈值帶來比較明顯的改變,該基金A類份額在今年一二季度又分別跌了5.36%和7.03%。

          多只發起式基金清盤

          除了凈值“腰斬”,每經記者注意到,還有一些以發起式方式成立的基金,雖然趕上了熱鬧,但是滿三年后直接就清盤了。

          比如華潤元大欣享混合,該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10日,當年成立時的規模僅有約1500萬元,其中基金管理人買了1000萬元。

          但是三年之后,截至今年6月底,該基金的規模僅有約1029萬元,90%以上都是基金管理人自己持有,最終該基金因為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即基金資產規模低于2億元)而清盤。

          截至清盤前的8月10日,該基金A類份額為0.9749元,相當于運作了三年,還是負回報。

          再看成立于2020年8月6日的銀河龍頭精選股票,該基金雖然也是發起式的方式成立,成立時的規模也有3.8億元,認購戶數更是達到3萬戶。而截至今年6月底,該基金規模不足8000萬元。

          在凈值方面,截至清盤前的8月4日,該基金A類份額的凈值僅剩下0.5625元,相當于持有了三年左右時間,虧損超過40%。對于這樣的表現,3萬戶投資者的持有體驗可想而知。

          總的來說,在市場最熱鬧的時候,不少基金公司都搶著發行新基金,哪怕是通過發起式的方式成立,但是從結果來看,一些基金運轉了三年,不僅沒能帶來正收益,而且還直接以清盤收場,對投資者的造成的凈值傷害不可逆轉。這也再次提醒投資者,在市場最為火熱時,少湊熱鬧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177259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