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室溫超導,真的來了嗎?——一場科學界的“魔術”風波

          2023-08-06 23:40:5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一場超導風暴席卷了科學界和資本市場,兩篇來自韓國的論文引發了全球對室溫常壓超導體的瘋狂追捧。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驗證和專家質疑,這個被譽為“人類科技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是否真的存在,還是一個謎。


          (資料圖)

          韓國研究團隊宣稱發現室溫常壓超導體,引發轟動

          7月22日,韓國量子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發布了兩篇論文,分別是《第一個室溫常壓超導體》和《超導體Pb10-xCux(PO4)6O在室溫常壓下表現出懸浮現象及其機理》。這兩篇論文聲稱,他們通過在鉛-磷灰石晶體中摻入銅元素,制造出了一種新型材料LK-99,這種材料在常溫常壓下具有零電阻和強抗磁性,也就是超導性。他們還上傳了一段視頻,展示了LK-99樣品在磁鐵上懸浮的情況,這被認為是超導材料的重要特征之一——邁斯納效應。

          圖片來源:論文團隊的演示實驗

          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低溫下電阻消失,電流無損耗地流動的現象。超導材料具有零電阻和完全抗磁兩大特性,被認為是未來能源、信息、交通等領域的革命性技術。然而,目前已知的超導材料都需要在極低溫或高壓條件下才能實現,這大大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和效率。

          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找到一種能在常溫常壓下實現超導的材料,即室溫常壓超導體。這種材料如果存在,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能源結構。但是,這一目標一直被認為是遙不可及的。

          這兩篇論文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全球科學家和媒體的關注。如果這一發現屬實,那么意味著人類終于突破了超導技術的最大障礙——溫度。目前已知的最高溫度超導體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迪亞斯等人于2020年在《自然》雜志上報告的。迪亞斯論文,稱一種含碳、硫、氫的化合物能在約15攝氏度下表現出超導性能。但后續多個研究組未能重復該實驗,《自然》在2022年就該論文作出撤稿決定。[1]

          這一消息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若這一發現屬實,則意味著超導技術在室溫和常壓條件下即可實現,不再需要高昂的能源消耗和復雜的高壓設備。這將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進步和變革。

          專家質疑LK-99是否真的是超導體

          然而,在韓國研究團隊公開論文后,不少科學家對其結果表示懷疑和質疑。他們認為,LK-99是否真的是室溫常壓超導體,還有待更多的實驗驗證和理論解釋。

          首先,LK-99是否具有零電阻性,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明。零電阻是超導材料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最容易檢測的特征之一。然而,韓國研究團隊并沒有在論文中提供LK-99的電阻測試數據。他們只是展示了LK-99在磁場下的抗磁性,即邁斯納效應。

          邁斯納效應是指超導材料在超導態下能夠完全排斥外部磁場的現象,是超導材料的另一個重要特征。然而,并非所有具有抗磁性的材料都是超導材料,也并非所有的超導材料都能表現出完全抗磁性。因此,僅憑LK-99的抗磁性,還不能斷定其是否具有超導性。

          事實上,韓國研究團隊也承認,他們制備出來的LK-99樣品中,只有少數能表現出抗磁性,大多數樣品都沒有任何反應。這說明LK-99的制備過程可能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穩定性。

          中國科學家積極參與驗證

          盡管韓國研究團隊的論文存在諸多問題和爭議,但仍然激發了中國科學家的興趣和探索。近日,多個中國科研團隊紛紛宣布成功合成了類似LK-99的材料,并進行了相關的驗證實驗。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常海欣帶領的團隊。該團隊在視頻網站Bilibili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他們合成了具有抗磁性的LK-99樣品,并用一塊小型永久磁鐵將其吸起來。

          8月2日晚間,曲阜師范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教授劉曉兵表示,其團隊利用四引線法對此前合成的抗磁樣品進行了初步的電阻測試,測試結果發現該樣品在常溫到50K(-223.16℃)低溫范圍內仍存在大的電阻值,測試過程中并沒有出現電阻大幅度驟降或者零電阻,與“室溫超導”所被期待的零電阻特性相差甚遠。

          劉曉兵表示,“這是目前除韓國研究團隊公開的結果外,首次對抗磁性LK-99進行的電阻測試。此結果的深層次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確認。我們只能說,這種材料具有一定的抗磁性,但還遠遠不能證明是邁斯納效應,更不能證明是超導。”

          另一個引起關注的是東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孫悅帶領的團隊。該團隊在B站發布了另一段視頻,聲稱他們在110 K(-163.15 ℃)以下,常壓觀測到LK-99材料出現零電阻。

          孫悅教授在視頻中表示,這可能是LK-99存在超導電性的一個很重要的證據,但他們并沒有證實發現了室溫超導體。“我們猜測,若樣品的零電阻是超導造成的,其超導的組分應該還是比較低的。”孫悅教授說。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然而,該團隊也承認,他們一共測量了六片樣品,僅在一片樣品中觀測到了零電阻,其他樣品大多數產生的為半導體行為。此外,他們對這塊觀測到零電阻的樣品做了邁斯納效應測量,即完全抗磁性測量,并未觀測到這一樣品存在完全抗磁性。

          總體來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中國科學家能夠完全復現韓國研究團隊公開的結果,即在室溫常壓下觀察到LK-99同時具有零電阻和完全抗磁兩大超導特性。因此,LK-99是否真的是室溫常壓超導體,還有待更多的驗證和解釋。

          除了實驗驗證之外,LK-99也引起了國內外知名專家的關注和評論。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對LK-99提出了質疑和批評,認為其科學價值和可靠性都有待商榷。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教授表示,韓國這項研究跟迪亞斯的研究不同,因為他的研究在《自然》雜志發表了,就算有問題,但起碼值得去重復。我們重復后看到了類似的現象,但嚴格分析不是超導。

          毛河光甚至認為,韓國研究則從開始就有點像民科,或者像變魔術。“如果超導這么容易做,那我們以后不要去找專家去做這個事了,就讓大家土法煉鋼去。”[2]

          最終,這場狂歡在8月3日結束。韓國超導和低溫學會“LK-99”驗證委員會表示,由于與“LK-99”相關的影像和論文中沒有呈現邁斯納效應,不足以證明“LK-99”是室溫超導體。[3]

          “做科研的人,和做金融的人,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

          與科學界相比,資本市場對于超導風暴的反應則更加激烈和多元。一方面,有些券商和企業積極響應,并推動相關的產業化研究。在券商方面,此外,券商們也在“加急”研究,路演會議一場接著一場。

          有券商認為,今年以來,室溫常壓超導領域頻發突破性研究成果,每一次都引起全球科學家的關注。盡管目前相關技術仍不成熟可靠,但每一點技術革新的可能都值得持續關注。

          在企業方面,通達股份、遠東股份、鑫宏業等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會持續跟進國內外超導技術,并推動相關的產業化研究。這些企業主要涉及特種材料、鉛材、電纜等領域,與超導技術有一定的關聯性。

          其中,聯創光電更是被太平洋證券研究員馬浩然看好。馬浩然在研報中稱,聯創光電的子公司聯創超導推進完成或承擔了中央、省級多個超導課題,于今年4月聯合中鋁東輕共同舉辦了世界首臺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裝置投產儀式,示范效果設備訂單快速增長,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超導風暴抱有樂觀的態度。一些分析師和投資者則認為,韓國研究團隊的論文存在諸多問題和爭議,其結果還沒有得到權威的認可和驗證。因此,不應該盲目追捧相關的概念股和行業,而應該保持理性和審慎。

          國泰君安分析師蔣亦凡就在微博上發表了這樣的觀點:“超導=強抗磁性+零電阻。華科的實驗,現在只能證明這種材料有一定抗磁性,而且不是很強。”“做科研的人,和做金融的人,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蔣亦凡說。

          參考資料:

          [1]新華社:《特稿:從轟動全球到不能驗證——美研究人員“突破性”室溫超導研究“反轉”記》

          [2]中國科學報:《韓國室溫超導真突破?“從開始就有點像民科”》

          [3]中國新聞網:《韓國超導和低溫學會:“LK-99”是室溫超導體論據不足》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50591330

          關鍵詞: 超導 韓國 室溫超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