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超導概念大爆發:昨夜VC緊急召開研討會

          2023-08-04 10:29:44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8月2日,A股市場“最靚的仔”無疑是超導概念股,一開盤就領漲兩市。截至收盤,多只個股都取得了20CM漲幅,掀起漲停潮。

          在一級市場,超導概念也是近期最受關注的主題。有市場消息稱,昨日晚間有創投機構臨時組織了一個線上超導研討會,還邀請了高校的學術大牛來做分享,迅速吸引近300人在線參與。

          有意思的是,對于這樣一個全新的前沿技術,投資圈的態度也是相當分化。有人連夜開研討會的同時,也有不少一級和二級市場的投資人選擇了冷靜旁觀。多位VC人士向每經記者坦言,當前對于室溫超導相關技術還在觀望,還有投資人調侃“意念盤已過萬點”、但其實沒有在看相關項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位關注科技賽道的公募基金經理則告訴每經記者,相比技術本身,他更關注全球的科技巨頭有沒有跟進,“這么大一個事,不可能就兩三家公司來做”。

          物理學的“圣杯”被找到?VC連夜召開超導研討會吸引數百人參與

          一項可能具有顛覆性意義的全新技術,最近引爆了資本市場。

          今年7月,一個韓國研究團隊發布論文宣稱實現了世界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隨即在全球引發熱潮,此后多個實驗室紛紛開始驗證、復現。

          就在昨天,一條名為“LK-99驗證”的視頻在B站發布,介紹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成功首次驗證合成了可以磁懸浮的LK-99晶體,再次引發轟動。

          “室溫超導”的成功,意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超導體,未來可以擁有無窮無盡的清潔能源,解決人類的能源焦慮和環境問題。也正因如此,該技術被視為將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

          物理學的“圣杯”就這樣被找到了嗎?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早就做出了反應。A股超導板塊本周連續大幅上漲,在今天大盤震蕩調整、三大指數均收跌的背景下,也領跑市場,包括國纜檢測、中孚實業、百利電氣在內的多只個股漲停。在美國股市,一家名為“美國超導”的公司更是周二盤前交易一度暴漲150%,市場已經被引爆。

          缺乏熱門投資主題已久的一級市場也坐不住了。就在“LK-99驗證”這則視頻沖上熱搜后不久,圈內一家知名創投機構連夜召開超導研討會,就室溫超導的相關話題與機遇進行了熱烈討論,據稱還請來了某學術大牛、高校教授作為嘉賓,與線上參與的近300名圍觀群眾分享、探討這一全新的前沿技術。

          “非常火熱,不止創投圈,現在打開社交媒體全是關于室溫超導的討論,可以說是全民狂歡,大家都希望見證歷史。”眾為資本投資人周文雄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感慨道。

          他進一步指出,一旦室溫超導實現,整個電工電力電子領域可能出現顛覆性的變革。“對于投資而言,這個市場太大、太具有想象力了,所以近期關注討論的VC/PE也比較多。”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近日有消息稱韓國室溫超導研究團隊的成員表示,論文存在缺陷,系團隊中的一名成員擅自發布,目前團隊已要求下架論文。與此同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印度CSIR-國家物理實驗室分別發表的論文也顯示,韓國的LK-99室溫超導并沒有復現,結果并未確認在室溫下存在大量的超導性。

          “讓子彈多飛一會兒”,投資人稱科技巨頭進場是重要評判標準

          在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也有不少機構與投資人選擇了冷靜旁觀。

          多位VC人士向每經記者證實,其供職機構當前對于室溫超導相關技術還在觀望,投資人也沒有在看這一新技術方向。

          物理專業博士出身的周文雄告訴記者,超導現象一直都是國際物理學界研究的熱點,常溫超導更是無數頂尖物理學家努力攻克的難題。這次的討論主要源自韓國學者的研究,不過無論是從當前各方公布的實際情況還是科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出現常溫超導的可能性都不大。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信號,相信很快全球科學家們會對這一發現進行復現實驗和深入研究,不妨讓子彈多飛一會兒。

          事實上,由于實現條件苛刻,應用場景有限,此前國內超導行業的關注度并不高、相對小眾。“我觀察到它主要應用在科研領域,可以在較小的空間內產生很大的電流和磁場,這是很多實驗場景所需要的,這個領域的創業者也多為高校教師,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布局這塊業務。”周文雄這樣表示。

          另一位投資科技賽道的公募基金經理則向每經記者坦言,近期自己也在關注室溫超導技術,但目前整體還處于觀望階段:“我會重點考量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美國、韓國的技術原理是什么,最好是找一個可信的專家進行評判;第二,要看全球范圍內的科技巨頭有沒有跟進,這么大一個事全球那么多電力設計公司、新能源巨頭都沒有發現商機嗎?不可能就兩三家公司來做。把前面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可能進展到產業鏈分工的環節。”

          他還表示,在做科技投資的時候,對于新生事物、前沿科技最好是讓企業來研判。“作為機構投資者只能是有個傾向,真正決定這個技術行或不行的是企業。一個很樸素的經驗是,什么時候室溫超導的某個技術方案被巨頭采用了,那這個方案大概率才是技術上可行、商業上也是有生命力的。”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2356095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