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向比亞迪等多家中國車企尋求合作,卻被拒絕?保時捷中國工作人員回應

          2023-08-03 09:30:5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大眾、奧迪紛紛與中國車企官宣合作后,保時捷也有類似消息傳來。

          日前,網友@Jas0nYu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保時捷曾向比亞迪、理想汽車和蔚來尋求過平臺合作,但最終都被拒絕。同時,@Jas0nYu在文中表示,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的合作是“各取所需”,而日韓品牌將逐漸放棄中國市場。


          (資料圖片)

          “這非常有趣,我想這對保時捷是個很好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也許已經有更好的選擇了?”@Jas0nYu在回復中表示。

          圖片來源:Twitter截圖

          此前,該網友曾因蔚來相關“爆料”而被外界熟知。今年6月,@Jas0nYu發文稱,當期蔚來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30%,預計月交付量低于8000輛,并曝出蔚來“3500元的選裝輪轂短缺”和“全新ES8將于6月20日開始交付”等消息。

          不過,對于@Jas0nYu的最新“爆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時捷中國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消息是“完全沒有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保時捷向中國車企尋求合作的消息或并非“空穴來風”。一方面,同一集團旗下的大眾汽車品牌和奧迪已分別官宣與小鵬汽車、上汽集團進行合作,而利用中方企業的成熟電動車平臺,均是合作的重點。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以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的合作為例。據官方消息,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

          小鵬汽車方面也透露稱,在戰略技術合作方面,小鵬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將基于小鵬汽車的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車型。此外,雙方還將在多個領域探索其他潛在的戰略合作,包括未來電動車平臺、軟件技術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

          另一方面,保時捷此前也表現出加深本土化研發的意愿。今年5月,保時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文熠柏到訪安徽合肥,為中德(合肥)國際合作智慧產業園編制自動駕駛產業生態戰略規劃,目的是為了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保時捷對電動化轉型的態度一直表現得較為積極。根據保時捷的目標,其計劃在2030年力爭80%新車銷量為純電動車型,并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200億歐元用于數字化。

          另據彭博社7月27日消息,保時捷于當地時間上周三表示,正考慮在靠近德國、美國和加拿大的區域建立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為此,保時捷正與潛在的金融和戰略合作伙伴洽談有關事宜,且該工廠的成本有望高至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6億元)。

          雖然在電動化賽道大步前進,但保時捷仍有部分隱憂。保時捷近日表示,該公司面臨著加快電動化轉型的壓力,由于面臨軟件推遲的難題,保時捷不得不推遲發布幾款主要的純電動車型(其中包括純電動版Macan)。與此同時,由于零部件短缺,保時捷唯一的純電動車型Taycan上半年的交付量同比下降5%。

          據了解,軟件問題一直困擾著大眾汽車集團的轉型。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前任CEO迪斯力推下成立的獨立軟件公司,并且是迪斯任中最看重的板塊之一,CARIAD成立后幾乎集合了集團內部的全部軟件人才,在為集團提供最根本的底層支持上被寄予厚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但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后,CARIAD卻沒能按時完成研發工作,其落后的研發進度曾對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包括奧迪、保時捷、大眾、賓利在內的多個品牌推出新車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8日,大眾汽車集團宣布CARIAD監事會已經批準進行全面重組,并任命此前負責賓利制造業務的Peter Bosch擔任首席執行官。Peter Bosch于2023年6月1日起擔任CARIAD的CEO,他還將負責財務、采購和IT業務。

          而作為保時捷連續八年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消費者已將智能化程度視為購車時的重要參考維度。針對這樣的市場趨勢,如何在保持保時捷品牌底蘊的同時,在產品層面擁有更多的吸引力,成為保時捷中國團隊所要解決的課題之一。

          “中國的電氣化轉型在全世界范圍內是最快的,尤其在造車新勢力品牌加入后,更是加速了這樣的進程。中國市場的這些變化和發展勢頭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和動力,也證明了我們所制定的電氣化戰略雖然大膽但十分正確。” 負責保時捷銷售與市場業務的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馮佩德(Mr.Detlev von Platen)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了期待,“我們的認識非常清楚,如果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不能取得成功,那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成功也無從談起”。

          為此,保時捷也在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馮佩德認為:“保時捷的投資首要就是在中國市場尋找適合的合作伙伴。我們重點關注的有軟件開發領域、駕駛體驗領域、互聯技術、電池技術,還有圍繞客戶出行服務打造的全生態合作伙伴等。”

          “產品是我們持續發展的重點,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互聯化性能,這在中國市場都是基本的配置,這些設計能夠讓我們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但只有這些舉措還不夠,保時捷還要保持現代奢華的定位,不只是讓消費者買這個產品本身,而是他買了這個產品之后帶來的認知、體驗,還有歸屬感。”馮佩德表示。

          記者|董天意

          編輯|孫志成 孫磊 蓋源源

          校對|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