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證券頻道 > 正文

          時隔11年,史上第二個暴雨紅色預警!北京防汛搶險隊伍20萬人準備就緒

          2023-07-31 11:42:1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中央氣象臺7月29日18時發布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

          預計,7月29日20時至30日20時,河北、北京、天津、山西中東部、河南北部、山東中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河北中南部沿山地區、北京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區特大暴雨(250~400毫米);安徽西北部和南部、浙江中部沿海、福建中部沿海、廣東中部、云南西南部、陜西中部、黑龍江東部、吉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30~70毫米,局地可超過10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中國天氣微博消息,今天(29日)傍晚中央氣象臺升級發布的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也是自2010年中央氣象臺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發布的史上第二個暴雨紅色預警,上一次還是2011年9月29日。

          受天氣影響,八達嶺長城、頤和園、泰山、衡山、嵩山等景區暫時關閉。

          北京暴雨或突破歷史極值

          20萬人為防汛搶險準備就緒

          29日下午5點半,北京發布暴雨紅色預警。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趙瑋介紹,受臺風減弱后的熱帶低壓與副熱帶高壓外圍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預計在7月29日夜間至8月1日,北京將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整體來看,全市累計降雨量考慮在250毫米至300毫米左右,尤其是南部、西部以及城區可能會達到350毫米,個別點位甚至可以達到600毫米以上。

          北京這場降雨將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9日夜間,受臺風減弱成熱帶低壓外圍降水云系的影響,北京將出現大雨,西南部地區會出現暴雨,這個階段對流會比較強,會有雷電、短時強降雨和雷雨大風。

          第二階段是在30日白天至8月1日早晨,受熱帶低壓主體云系影響,會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趙瑋表示,降水會有一些間歇性,相對而言,西部、南部地區以及城區會比較大,另外在降雨期間,還是會有六七級陣風。

          第三階段是在8月1日白天,主要是小到中雨,這個階段是降雨逐漸減弱至結束的過程。

          由于這次過程水汽條件很好,持續時間比較長,尤其是東風和地形的結合疊加影響,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幅作用,因此考慮這次降水還是非常極端,有可能會突破歷史記錄。

          不過,目前臺風“杜蘇芮”減弱后的熱帶低壓移動路徑、強度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后續市氣象臺將密切監測降雨發展情況,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

          據北京日報,北京市防汛辦提前與各市級排水隊伍對接,通報氣象預測情況,做好搶險救援準備。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實防汛搶險隊伍3128支203230人。其中,市防汛指揮部防汛搶險隊伍22支9082人,市各防汛專項分指揮部防汛搶險隊伍157支15195人,16個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安門地區管委會、重點站區管委會防汛搶險隊伍2197支130292人,各委辦局(集團、公司)等單位防汛搶險隊伍752支48661人。

          多地景區暫時關閉

          頤和園:29日18時起臨時關閉

          八達嶺長城:30日起閉園

          泰山景區:28日起暫停預約售票

          嵩山景區:29日10時起臨時閉園

          恒山景區:29日17點起暫停開放

          “杜蘇芮”已減弱停編

          為何還導致京津冀極端降雨?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杜蘇芮”29日早晨8時在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目前其風力進一步減弱,已很難確定其環流中心,中央氣象臺11時對其停止編號。

          為什么“杜蘇芮”已經停止編號,卻還將導致千里之外京津冀極端強降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胡寧解釋如下:

          1. 副高引導北上

          “杜蘇芮”登陸時,位于其東側的副高呈現出一種接近“方形”的形態,于是在副高西側南風氣流的引導下,“杜蘇芮”殘余環流又一路北上,繼續播灑降水。

          2. 另一高壓脊橫亙阻擋,“杜蘇芮”殘余環流停滯華北

          隨著其不斷向北移動,大氣環流的形勢也將發生變化,副高與西部的另一個高壓脊互相連通,形成一個“高壓壩”,橫亙在“杜蘇芮”殘余環流的北方。而受陸地摩擦影響已經“元氣大傷”的“杜蘇芮”,無力沖破前方高壓的阻攔,只得在華北地區放慢腳步。

          3. 急流輸水

          與此同時,在“杜蘇芮”殘余環流及其東北側副高之間形成一條急流,可以將水汽源源不斷地從海上輸送到華北地區,為持續的降水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4. 地形抬升

          而急流遇到太行山、燕山等地形時被迫抬升,這有利于水汽凝結成雨,進一步為強降水助一臂之力。

          于是,在大氣環流形勢和地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杜蘇芮”殘余環流得以深入我國北方數日,在遙遠的華北地區繼續制造極端暴雨。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并非按照1234依次就位,而是共同作用。

          編輯|盧祥勇 易啟江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天氣”微博、中央氣象臺、北京日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