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行業頻道 > 社會 > 正文

          讓全民健身“永不落幕”

          2023-08-08 11:18:34 來源:中工網


          【資料圖】

          8月8日,成都大運會落幕,我國第15個“全民健身日”上線。免費開放體育場館、舉辦體育嘉年華活動、發放運動優惠券、開展健身氣功比賽……各地開展繽紛多彩的健身活動,吸引廣大群眾踴躍參與,讓一個個矯健身姿成為這個夏天的靚麗風景。

          體育強則中國強。回顧設立“全民健身日”的15年,從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到繪就體育強國建設藍圖,再到扎實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我國全民健身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冬奧會、大運會等大型運動會的舉辦,村BA、網紅健身操等群眾體育運動的風靡,更是提升了全社會對于健身的熱情。按照新修訂的體育法,今年起“全民健身日”所在周為體育宣傳周,進一步回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全民健身的新需求、新期待。

          更好解決“想不想運動”的問題,讓健身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自覺選擇。當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為37%左右,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比較大。網絡沉迷、手機依賴、信息繭房……種種數字時代新問題,對群眾身心健康和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帶來新挑戰。對于青少年、職工群眾、農民等不同群體,要開展各具特色的體育賽事活動,夯實廣泛參與全面健身運動的群眾基礎,落實全齡友好理念、培養終身運動者。同時,培育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壯大體育市場,充分激發各個群體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更好解決“能不能運動”的問題,推動健身場所向“好不好”轉變。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共有體育場地422.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37.0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2平方米。推動健身場所從“有沒有”到“夠不夠”“好不好”轉變,有力支撐廣大群眾的健身需求,需要結合當前實際,從擴存量和拓增量兩方面下功夫,打造群眾身邊的體育生態圈,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間,完善戶外運動配套設施,推進健身場地全面開放共享等,不斷打開健身新方式,滿足群眾新需求。

          更好解決“會不會運動”的問題,讓科學健身成就健康生活。不同年齡段、不同健康狀態、不同健身階段、不同地區的群眾對于健身運動有著不同的要求。只有讓大家學會科學健身,才能充分體會到強健身體、愉悅身心的樂趣。因此,需要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同時,發展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完善《全民健身指南》,繼續開展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等各項線上群眾體育活動等等,把全民健身知識、技能和活動帶到群眾身邊。

          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程度,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有效提升人民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不是一時的事,必須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一一破解群眾在鍛煉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才能讓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生活方式,讓全民健身“永不落幕”。(陸夷)

          來源:南方日報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