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行業頻道 > 社會 > 正文

          銀行卡被盜刷 銀行先擔責

          2017-10-16 20:54:11 來源:央廣網(北京)

          央廣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記者管昕)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兩年,銀行卡被盜刷案件頻發。儲戶因此和銀行之間的糾紛最終訴諸法律途徑解決的也多了起來。近日,湖南省高院公布了一起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的典型案例。法院最終認定,銀行未能準確地識別偽卡,從而將原告銀行卡賬戶中的存款錯誤地交給偽卡持有人,是原告存款被盜刷的主要原因,應對原告損失承擔75%的責任。此案有哪些典型意義?

          曹先生一張工商銀行湖南溆浦支行的銀行卡,今年1月10日短短五分鐘的時間內先后被他人在泰國通過POS機消費和ATM機取款,盜走22萬多元。曹先生多次找銀行協商賠償但沒有結果,于是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判決的結果是,銀行承擔75%的責任,儲戶曹先生承擔25%的責任。銀行承擔責任以后,可以向犯罪嫌疑人進行追償來挽回自己的損失。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李亞律師分析認為這個案子的典型意義在于,“是銀行先承擔賠償責任以后,再向犯罪嫌疑人來追償的問題,這對儲戶來說保護性非常大。”

          湖南高院通報認為,該類案件中有些銀行往往會提出“先刑后民”的抗辯。但儲戶要求追究的是銀行在履行儲蓄存款合同過程中的違約責任,存款被盜的刑事責任是否定罪,不影響民事案件裁判結果,無需中止審理。

          而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類似案件被“先刑后民”處理的較為多見。李亞律師介紹:“通常的案子里,如果涉及銀行卡或者信用卡被盜刷,構成犯罪的都是先遵從刑事案件先解決,解決完以后,再從犯罪嫌疑人所獲的贓款里,追償回來。”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岳屾山律師表示:“有的法院沒提‘先民后刑’,法院說銀行不承擔責任,沒有過錯,直接按照過錯和違約來判,不提銀行追償。”

          根據法院判決書,記者注意到,曹先生在手機收到相關短信提示后,當即拿著銀行卡就到工行溆浦支行查詢,確認盜刷后,通過電話銀行對銀行卡進行掛失,并很快向溆浦縣公安局報案。李亞律師說,如果“先刑后民”,往往給儲戶帶來的追償壓力更大。“銀行卡被盜或者被盜刷這種,其實刑事案件偵破起來挺難的,作為儲戶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很難拿回相應款項。最終抓到犯罪嫌疑人,有可能也揮霍地差不多了,儲戶的損失基本上無法獲得相應彌補。”

          而對于法院一審判決,銀行方面上訴稱,本案中儲戶的存款被他人消費和支取是由于其本人密碼保管或使用不當而導致的,主要責任理應由其本人承擔。而且儲戶沒有證據證明銀行有過錯,銀行發行銀行卡的安全性有保證,即使銀行需承擔責任也應只承擔小部分責任。

          但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評判認為,事發后,當時銀行卡由曹先生本人持有并在溆浦縣境內,沒有證據證明存在監守自盜或與他人串通盜取存款及涉露銀行卡密碼等行為,應認定曹先生被盜刷的5筆交易是偽卡交易所致。岳屾山律師說:“對于儲戶來講,銀行有義務、有責任來保管好儲戶存在銀行里的錢。同時,銀行也有責任和義務保證他的卡不被復制,包括別人復制的偽卡,它的系統能檢驗出來。”

          法院認為,工行溆浦支行有保障曹某銀行卡內存款安全的義務和保證支付義務,而工行溆浦支行未能準確地識別偽卡,從而將曹某銀行卡賬戶中的存款錯誤地交給偽卡持有人,是造成曹某存款被盜刷的主要原因。岳屾山律師說:“這個案件應該是銀行對儲戶承擔責任,而不是盜刷人對儲戶承擔責任,所以這個案子會出現這種判決結果。”

          對于一審判決,銀行方面不服,提起上訴,湖南省懷化市中院駁回上訴,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湖南高院通報表示,此類案件中,法院要正確分配舉證責任。作為儲戶,應對存在他人利用偽卡盜刷的事實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比如在報案時向公安機關出示真卡。作為銀行,如果主張銀行卡被盜刷是儲戶泄露密碼所致,應對儲戶存在密碼保管不善的行為舉證,否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關鍵詞: 銀行卡 銀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