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行業頻道 > 社會 > 正文

           外賣小哥被辱罵”陌生人社會需要“同理心”

          2016-07-28 16:49:16 來源:中國青年網

            近日,一段“外賣小哥冒雨送餐,因未按時送達被客戶侮辱”的視頻火遍網絡。視頻中,客戶把外賣扔到了地上,并重重的關上了門。從陜西來北京的外賣小哥為了保住工作,始終沒有還擊;聽著對方的數落,他低聲解釋并道歉,卻始終未獲原諒。(7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在講究效率、追求精準的現代社會,外賣叫餐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暴雨中送餐晚到了一個半小時,消費者難免會饑腸轆轆。然而,因惡劣天氣原因外賣未能及時送到,并非外賣小哥敷衍塞責,而是出于“不得不如此”的無奈和艱辛。對于外賣小哥的境遇不僅不能感同身受,反而惡語相加;這位消費者的“不耐煩”既讓外賣小哥承受了物質損失,也讓他承受了精神傷害。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外賣小哥被塑造成一種高薪藍領。可是,與那些在辦公室吹著空調的白領相比,外賣小哥的工作卻沒有基本的體面和尊嚴。不論是爭分奪秒、馬不停蹄地超負荷勞動,還是社會認同不高、遭遇“污名化”,抑或承受著顧客形形色色的指責、辱罵與刁難,外賣小哥的生存生態,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輕松。

            “外賣小哥被辱罵”說輕一點,是消費者濫用權利,侵犯他人基本的人格尊嚴;說重一點,折射出這位客戶冷漠、暴戾等不良社會心態。對外賣小哥的痛苦失去了敏感的反應能力,對外賣小哥的命運毫不關心;面對更加弱勢的外賣小哥,這位勢利的消費者只顧自說自話,用一種粗暴、冰冷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與怒氣。

            在社會流動迅速、社會成員異質性增強的今天,置身于陌生人社會的我們,總覺得人情味越來越稀薄。社會原子化、利益碎片化、人際關系干燥化,面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尤其是有過失、有錯誤的陌生人,一些人變得不再包容、不再克制,“一摩擦就起火”。面對事出有因的“遲到的外賣”,這位消費者沒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而是放任自己“有理就任性”、“有訴求就過激”。

            和外賣小哥一樣,許多在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既沒有豐厚的社會資本,也缺乏人力資本;“無爹可拼”的他們盡管沒有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卻依然在平凡的崗位腳踏實地,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斷地努力著、付出著。這些懷揣著夢想、在平凡的世界里一步一個腳印的普通勞動者,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社會認同。

            正如著名社會學家孫立平所言,不以財富論英雄,就能避免用金錢把社會成員分等級、貼標簽;有著起碼的素質修養和基本的道德準則,那么他無論身處社會的哪一階層,也不會因為自己比別人有錢就覺得高人一等。多一些“同理心”,對他人多一些耐心和溫情,陌生人社會才會更加美好。(楊朝清)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