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曾于今年4月傳出赴美上市消息的宜人貸上市又有新進展。宜人貸已在美國正式遞交首次公開招股(IPO)文件。若進展順利,宜人貸擬在12月上市,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IPO的P2P公司。
對于此次上市,宜信內部已經啟動靜默模式。宜信公司的一份內部郵件顯示,在宜人貸正式掛牌交易之前,根據美國上市規定,公司處于靜默期。郵件提出員工不允許以任何形式對宜人貸上市自行進行評論;不許在微信(包括朋友圈、微信群)、微博上轉發關于宜人貸上市的報道和文章;不許在銷售過程中,以宜人貸上市作為銷售賣點進行溝通等要求。
一位宜信內部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上述郵件的存在。對于宜人貸上市的具體細節,有消息稱,宜人貸以每股0.0001美元的價格,共計向公眾公開募集1億美元;至于登陸目標是紐交所還是納斯達克,目前市場上存在兩種說法。針對上述細節,宜信公司人士未予回應。
早在今年4月,宜人貸就已經展開赴美IPO的行動。當時,曾有部分宜信銷售人員通過微博等渠道以上市為噱頭進行推銷。資料顯示,宜人貸是宜信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P2P平臺,截至今年9月,平臺累計注冊用戶超過600萬,累計交易促成金額超過80億元。今年上半年宜人貸轉虧為盈,凈利潤已高達173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1億元)。2006年成立的宜信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P2P,其業務已從最初的網絡貸款擴張到理財服務、信譽評估和農村融資等領域。有傳聞稱,除了宜人貸,宜信公司旗下宜信財富和宜信普惠也有分拆赴美上市的計劃。
融360理財分析師李歡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宜人貸提出美國上市申請,對行業有仿效意義,在國內網貸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眾多平臺都在爭奪IPO第一股的稱號,背后透視的其實是資金饑渴。在他看來,面對理財端和資產端獲客成本成倍增加、P2P平臺少有盈利的現實情況,不少P2P渴望盡早上市融資。另一方面,也是想趁著互聯網金融火熱、估值高企,趁早上市享受估值優勢。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P2P要想在國內實現獨立上市很難。“由于國內上市仍對企業盈利狀況、信息披露等有嚴格要求,平臺方要么被上市公司收購實現曲線上市,要么開辟新的上市途徑,比如去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李歡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