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抓住醫藥板塊爆發機會,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聯接出“基”

          2022-11-04 09:37:07 來源:榕城網

           


          近期,醫藥板塊持續調整,一改過去近一年來受情緒擾動和估值壓制持續下跌局面,而再次強勢回暖。如11月1日,恒生醫藥ETF(159892)高開高走,大漲6.08%。(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1.1)

           

          由于前期港股回調幅度較深,當前南向資金凈流入呈現加速態勢,2022年年初至今,港股2022年回購金額高達792億港元,回購企業數量達218家。從歷史情況上看,回購公司數量的大幅走高有很大概率意味著股票市場的底部。(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1.1)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政策等利好政策的不斷推出,醫藥或將再次迎來布局機會。基于此,目前處于低估值期的醫藥指數基金再次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恒生醫藥ETF(159892)連續13日獲得資金搶籌布局。據悉,國內指數投資領先選手華夏基金在成功發行華夏恒生醫藥ETF(159892)之后,即將于11月7日發行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發起式聯接基金(A類:016970 ;C類:016971),為場外投資者再添布局利器。(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1.1)

          不同于A股醫藥ETF所跟蹤的醫藥指數,恒生醫藥ETF緊密跟蹤恒生香港上巿生物科技指數(HSHKBIO),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偏小盤風格,覆蓋國內生物科技龍頭企業。因此,恒生醫藥ETF在投資范圍、科創屬性、產業鏈覆蓋、標的稀缺性等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

          其一,與A股相比,指數成分股覆蓋藥品、生物技術、醫療保健設備、藥品及生物科技4個細分子行業,完美覆蓋優勢行業;其二,該指數包含未在A股上市的稀缺標的,比如生物科技、CXO、互聯網醫療等醫藥行業中的成長性較高的細分板塊,一些國內龍頭藥企如藥明生物、翰森制藥、百濟神州、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均僅在香港上市;其三,覆蓋生物醫藥產業鏈研發、生產、銷售等上中下游各細分環節及其頭部企業;其四,恒生科技指數也納入了研發費用高、投入增速快的初創期公司,大幅提升了指數的科創屬性。

          另外,與A股醫藥指數對比,AH兩地上市標的,H股具備價格優勢。目前,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成分股中有13家公司同時在港股和A股上市,而且港股價格被相對低估。港股價格長期相對更低,且折價率目前處于低位,標的更具價格吸引力,未來反轉上升趨勢明顯。

          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至今,港股恒生醫藥板塊經歷了一年多寬幅調整后,指數當前估值已經處于相對底部區域,為新資金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時機。Wind數據顯示,截止至10月18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的市凈率為2.23倍,位于指數發布以來的4.23百分位,處于歷史10%分位數以下,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10.18)

          留意到近期市場對醫療板塊的關注,以及場外基金投資者布局醫療行業的需求后,華夏基金順勢推出其聯接基金——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聯接(A類:016970 ;C類:016971)。作為一只場外聯接指數基金,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聯接基金適合沒有股票賬戶、看好港股醫療醫藥板塊投資價值的長期投資者。

          除了所跟蹤指數顯著的投資價值,華夏基金的量化投研團隊為新基金長期業績提供了堅強的后盾。作為一家頭部公募基金,華夏基金在被動投資領域具有顯著的領先優勢,華夏基金屢獲行業大獎,連續七年獲評“被動投”獎(2015-2021年度,中國證券報)。截止2022年半年末,華夏基金旗下被動權益產品管理規模超3100億元,是境內首家權益ETF產品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基金公司,是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ETF管理人。此外,華夏基金在醫藥指數產品領域廣泛布局,自2013年起推出多只醫藥指數基金。(數據來源:華夏基金官網,截至2022.6.30)

          值得關注的是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聯接的擬任基金經理是趙宗庭。趙宗庭同時也是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擁有超5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先后擔任華夏滬深300ETF、華夏芯片ETF、華夏上證主要消費ETF、華夏納斯達克100ETF基金經理等職務,具備豐富的權益類ETF管理經驗。

          展望后市,華夏基金認為,隨著醫保支出的穩定增長、創新藥政策端回暖疊加集采政策趨于理性等因素綜合影響下,行業邊際發生變化。盡管板塊內部分公司二季度業績表現不如任意,但醫藥板塊當前估值位于歷史底部位置,或將因為多重利好預期而迎來拐點,看好三季報業績反彈及估值切換可能帶來的共振行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