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中...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貝殼VR博物館“飛入尋常百姓家” “善科技”以文化惠民暖人心

          2021-06-24 13:25:31 來源: 榕城網

          從今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起,貝殼找房聯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連接北京、武漢、杭州、南京、廣州、長沙、天津、成都、信陽等城市的九大博物館,推出“VR看展”功能。在貝殼三維重建技術的支持下,廣大用戶憑借手機就能瀏覽每間展館,實現足不出戶縱覽歷史文化、學黨史國情的“云逛”體驗。

          在VR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的過程中,貝殼公益也將這項“善科技”引入更多特殊人群,讓銀發族、貧困及大病兒童感受到沉浸式“云覽”博物館的魅力,收獲文化關懷與公益扶助。貝殼找房副總裁、如視事業部總經理惠新宸表示,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是貝殼的不變初心,以創新技術賦能公益事業的道路還很漫長,貝殼將全力以赴,讓科技之光照進更多老人和孩子的心里。

          VR博物館讓歷史走入民眾 實現文化普惠

          據國際博物院協會今年5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沖擊下,全球83%的博物館將大幅削減活動項目。一邊是博物館大規模縮減線下活動,另一邊是人們與日俱增的歷史文化探索學需求,因此加快博物館的數字化、線上化進程,成為大勢所趨。貝殼VR博物館上線后,依托線上三維重建技術,用戶可通過貝殼找房APP、博物館官網等入口進入線上展廳,直觀生動地瀏覽展廳景象,詳細觀摩館藏珍品。

          VR博物館走紅的背后,是VR技術與文化領域的深度融合。作為貝殼找房旗下的三維空間重建服務商,貝殼·如視將三維數據重構技術應用于博物館的線上搭建,以更清晰逼真的圖像效果,1:1還原博物館原貌,將大氣恢弘的展廳和精雕細琢的藏品展現在用戶面前。通過持續推進數字化建設,貝殼找房以科技為用戶帶來全景仿真的空間體驗。

          一位居住在西寧的中學歷史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打卡貝殼VR博物館,僅用半天就遍覽了杭州良渚博物院的玉琮、南京六朝博物館的人面紋瓦當、天津博物館的歷史藏品。這讓她相當興奮,運用科技手段就能坐在家中縱覽歷史文化,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在VR科技賦能下,貝殼找房打通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云”路徑,拓寬受眾范圍,進一步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通過“云逛”各地博物館,人們能原汁原味回顧歷史,更好地“穿越時空”欣賞大國寶藏,發自內心地增強文化自信。

          聯合貝殼公益 關照特殊群體彰顯“善科技”價值

          如果說VR博物館讓普通人的文化生活錦上添花,那么對老年人、貧困和大病兒童而言,這一足不出戶的文化體驗“新物種”,更是一種貼心的公益關照。在VR博物館的推廣過程中,貝殼找房將科技帶來的文化創新引入公益服務項目,結合面向銀發族的“我來教您用手機”公益項目,以及走進德義助醫愛心小家、鏈家-太陽花班、鏈家公益愛心小學,切實滿足“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難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文化助老扶幼。

          一名剛剛從房產經紀人那里學會使用VR博物館的退休老人,迫不及待地在家族群里發了一條信息,“大家一起來逛博物館!”在微信里,老年人通過小程序即可發起博物館的VR帶看,邀請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朋友,一起加入VR、同行“云游”,還能在結伴觀看的過程中,同屏語音聊天,獲得媲美線下結伴出行的體驗。過去,VR帶看只能應用在專業的房產經紀領域,由B端的房產經紀人發起,此次VR帶看是首次面向普通用戶的C2C帶看。

          而在廣東德義助醫愛心小家,貝殼公益將VR博物館送到大病兒童的身邊。在貝殼VR帶看功能的支持下,小朋友與不在身邊的父母一起“云逛”VR博物館,共享暢覽歷史文化的樂趣,提升了親子互動體驗。這些因疾病出行不便的孩子們,不再僅能靠看電視、讀書獲取歷史文化知識,也有機會獲得更為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科技不僅是第一生產力,也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貝殼通過技術力量打造的文化產品,使“互聯網+”與人們的精神需求進一步融合,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實現了文化傳承、文化惠民,也滿足了老人、孩子等多元化群體的文化訴求,彰顯了貝殼“善科技”的公益價值。

          數字化時代,技術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作為做價值觀生意的企業,貝殼不止將技術投入業務領域,更從文化普惠、公益扶助等維度加速技術與社會事業融合,始終不渝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未來,貝殼將持續以技術驅動行業創新,積極探索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渠道和方式,使科技的光芒在服務民眾中持久閃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最近更新